9月5日,2023智慧康养高峰论坛在服贸会首钢园区举行。会上,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人增量为近五年最多。2022年也是北京市近五年老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增幅高于同期常住总人口增幅,创历史新高。围绕北京老龄化进程,政府、行业及媒体共策养老事业和产业的未来发展。
相关新闻
老龄康复产业调研基地揭牌
9月5日,2023智慧康养高峰论坛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展区举办。会上,北京商报“深蓝智库”携手中国康复医学会,正式设立老龄康复产业调研基地。
据介绍,此次揭牌的老龄康复产业调研基地旨在推动双方联合开展老龄康复产业的调研工作;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康养服务的案例研究,实现医疗、养老、康复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行业媒体、学术机构和品牌企业的资源整合,共同助力老龄康复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表示,作为首都商务财经日报和媒体机构,北京商报一直以来聚焦行业关切,跟踪企业焦点,记录和传播经济社会每个值得铭记的瞬间和变化,未来将持续为服贸会、智慧康养产业投入关注、报道,助力老龄产业扩大“朋友圈”,探索中国老龄产业的未来。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嘉宾观点
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小娥:
首都老龄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年以来,首都老龄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养老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高,迈上新台阶;老龄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焕发新活力;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发展不断强化,取得新成效。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人口老龄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老龄事业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老龄事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品质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品质,是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途径,高端科技养老产业也是北京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北京市民政局已上线北京养老服务门户网站及移动端,促进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查”。
自2023年3月10日起,北京市民政局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为全国首创。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卫生、福利和体育参赞史明康:
技术创新为居家照护提供有力支持
中荷都面临着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改革。老年人改变了,他们的环境也应该改变。新一代的老年人,他们热爱旅行,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让人生充满意义。我们不能对老年人照护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要找到多元化的解决方法。
对此我建议,一是将照护和支持服务与老年人及其所在环境的需求对接起来;二是尽可能鼓励老年人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家庭照护和数字化照护;三是投资住房、托管和活动中心方面的一些新领域。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利用和保护好涉老数据,推动适老化改造
在数据资产化时代下,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工具能够让康养产业变得更加智慧和便利。但从数据角度来看,想要打造一个真正智慧化的康养产业环境,还需要更多精准的数据做支撑,同时,一定要解决好数据确权的问题。
今天的养老产业有大量可共享、可打破壁垒的数据。这种情况下,数据的权属如何确定?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哪些是政府和企业可以应用的,必须要加以明确。只有在数据确权的前提之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涉老数据加以利用和开发,从而让老年人无感地享受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性。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
老龄化数据新高峰也是产业新高地
今年是技术革新的爆发之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及老龄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大大提升了老龄产业产品及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但在老龄产业领域,依然存在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不够、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问题。
老龄化数据不断创造五年甚至十年的新高,这些新高同样也是产业的新高地。科技创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
应将康复医疗纳入老年人诊疗常规
应加强社区康复服务的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增加最基本的康复治疗项目,并纳入医保范围,是最直接、最经济的让老年人受益的方式。
相比于传统观念中“先治疗、后康复”的理念,康复服务恰恰应当在治疗前或者同时介入,将康复医疗纳入老年人诊疗常规,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功能需求提供康复服务,减轻疾病状态,减少药物依赖,控制并发症,节约医疗支出。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安宁疗护体现人文关怀,也促进学科发展
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体系发展所需,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安宁疗护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是我国首个由三级综合医院成立的安宁疗护中心,也是第一个严格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精神开设的安宁疗护中心。
安宁疗护是对生命的尊重,为肿瘤病人提供了有尊严的离世。安宁疗护也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学科的发展,体现了对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照顾。
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陶静:
中医药对老年人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技术、方法和思想的运用,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维护、疾病治疗、康复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改善老年健康里的技术跟方法,都获得了临床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上对中医药在老年康复方面很多技术和方法是非常认可的。
加快中医药领域的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是推广中医药在老年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路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社区和家庭中养老。如何借助科技赋能,把更多适合在社区落地的中医技术和产品,通过科技手段落地十分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
医养结合局面已初步形成
通过多部门的努力,我们已基本破除了原来的“养老不能医”问题,医养结合的局面已初步形成。目前的医疗正沿着为老、以老年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进行设计,再去进行深化医疗改革的工作。我们能看到护理院、康复医院、老年专科、多病门诊、联合门诊的确立都是在沿着这一改革的主线进行。
医养结合本身要做到养中有医,我们要满足绝大多数处于养老阶段的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为老人兜好底,让老人心中有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庆义:
现代医学康养核心应关注人体微生态
康养即为健康养生。拆解其中的健康来看,“健”是有力,“康”是安乐的意思。实际上,“康”在甲骨文里面是一个乐器。所以“康”的一个重要内涵是生活得幸福安乐。
人的生长发育、健康衰老跟菌群有密切关系,人体的衰老也是菌群的衰老,多类疾病也是由于人体微生态出问题而导致的,所以关注康养,要多关注人体微生态的情况。现代的医学康养核心,也要多关注人体的微生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北京去年60岁及以上老人增量近五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