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
“带孩子看病,好几家医院的号都挂不上,好不容易抢到一个中医院儿科的号,排了老长的队,却住不进去院,没有床位……”近日,吉林长春宝妈李女士带娃治病期间,切实体验了儿科“春运式”看病。近期,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持续高发,多地儿科就诊量激增,让儿科诊疗资源匮乏尤其是医生紧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12月11日《工人日报》)
当前不仅儿科医生忙得不可开交,家长们也普遍为孩子不能及时看病而伤透了脑筋,此时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得到凸显并受到高度重视,是“忙时重要”的再次体现。倘若借此机会给予儿科医生更多关爱,让儿科医生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则容易获得民众的普遍理解与支持。
与儿科问题“忙时重要”相对应的则是“闲时遗忘”。这两年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新闻:2020年9月,安徽省一家公立医院儿科10名医护人员,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当年10月,记者走访四川、北京、浙江等多省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大医院儿科就诊出现常见病患儿数量减少、儿科“遇冷”的情况,少数医院出现儿科医生主动或被迫转岗等现象。
可以看出,这些医院在看待儿科医生紧缺问题时,最缺长远眼光和一以贯之的定力,假如这方面不作出重大改变,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就很难化解。尤其是,当前人口出生率大幅下滑,在平时,产科和儿科就会显得比较清冷。假如以过于现实的眼光来看待儿科,即使当前相关部门要求儿科“应开尽开”,但等儿童患病高峰过后,不排除有医院又会开始压缩儿科。
儿童的检查和化验很少,普遍不需要复杂治疗,用药量也很小。大人住院通常需要十天半月或更长,但孩子住院两三天就出院是常事,医生病历写了一大堆,收费较成人而言相对较低。因此,别看儿科动静最大、事最多,但为医院创造的效益相对少,有些儿科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儿科医生的待遇远不及其他热门科室。
几年前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曾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其他科室医生的76%。尽管当前儿科医生的待遇有所改善,但离产生较强效益的岗位吸引力还比较远,不愿意当儿科医生和儿科医生想转岗的现象仍很常见。
当前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这是好事,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一时的关注变成长期的关注。针对儿科医生临时发放补贴,在待遇上适当给予一些倾斜这很容易做到,但长期的政策照顾却难以实现。若想让儿科医生真正成为社会普遍羡慕的职业,医疗系统还需持续转变观念和采取有力行动,尤其要做到,不管儿科医生是忙是闲,对他们的关爱应该始终不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缓解儿科医生紧缺,切莫“忙时重要闲时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