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真正让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在校园“活起来”?4月24日,在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指导下,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主办的《大思政善用之》——北京市思政一体化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小学阶段实践成果展示会在海淀区培英小学举办。培英师生以多种形式展示了学校推进思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北京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景浩、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金鹤、北京少年报主编常红、海淀区教委、区教科院、万寿路学区、万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和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张姗姗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实践成果展示会分为主题研讨和课程展示两个部分。研讨会伊始,培英小学邀请与会嘉宾共同观看视频短片《大思政课善用之》,回顾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基于“智乐”文化,建设“大思政”的心路历程。随后,三位学生代表通过精彩的小节目,汇报了自己在“智乐课堂”快乐成长、智慧发展的学习成果。
海淀区教工委书记王方对培英小学开展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介绍,近年来,海淀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担当海淀教育使命,不断探索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载体、推进育人机制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海淀思政教育之路。
王方表示,作为海淀区优质校之一,多年来,培英小学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智乐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多维度出发,构建“智乐育人课程体系”,构建思政一体化大框架,多角度、多方位地尝试大思政理念落地,发挥了思政课启智润心、立德树人的作用,为区域学校开展思政一体化工作、提升育人质量提供了战略思考和宝贵经验。
多年来,培英小学积极挖掘、提炼小学各学科思政要素,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融汇于教学之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成果显著,被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授予“北京市思政一体化重大课题研究实验校”。
在课程展示环节,培英小学通过6节道德与法治课、5节学科德育课展示了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思政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课程展示结束后,培英小学书记、校长祝莉娟在主题报告中,以七个“大”分享了学校在思政一体化理念下,通过家校社联动、多学科共育推进智乐教育大思政的思考与行动。她表示,放眼未来,实现大思政课大协同、大协作的育人格局,还需要继续深入开拓。培英将坚持家校社思政一体化共同推进,持续深化学校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联系,与家庭、社会一起画出最大“同心圆”。同时,也会始终将多学科共育作为一以贯之的追求,持续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实现大思政课“时时、处处、人人”的育人功能。
随后进行的专家点评中,多位专家对培英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成果都给予高度肯定。
“思政教育能否真正在学校落地,关键是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为培英小学书记、校长祝莉娟带头登上讲台,为孩子们讲授思政课的行为点赞,也为学校主动担起大思政育人的责任而感动。他表示,小学阶段不仅是养成教育,也要培养孩子们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听道理、讲道理、按道理办事的习惯,每个成年人都应成为年轻一代的楷模和榜样。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景浩认为,培英小学的大思政教育有深度、有温度,既有时代性又有实践意义。他强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品德教育,就会制造“危险品”。但是,思政教育不是思政老师的专利,也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只有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才能更好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也表示,培英小学的大思政教育鲜活、精彩、深入人心,期待学校“继续写好一体化育人的大文章,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家校社联动、多学科共育——培英小学大思政教育亮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