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当前,在求职简历中,实习实践经历已成为大多数求职者的“必填项”和企业眼中的“加分项”。在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习“内卷”也在加速,很多大学生将实习提前至大一和大二。然而,获得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经历并不容易。专家认为,助力大学生就业,要先帮他们迈好“实习实践”这个踏上职场的第一步。(3月20日《工人日报》)
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习经历属于个人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实习经验越丰富,实习的岗位“含金量”越高,在求职过程中可起到加分的作用。正因如此,无论是大学生本人还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经历都比较看重,将之作为招聘的重要参考标准,这也间接导致了实习门槛水涨船高。
近年来,“付费实习”“天价实习”等屡屡成为网络热点,要想得到一个亮眼的实习经历,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高额费用。稍加留意即可发现,“19998元冲刺大厂offer”“金融、券商、快消实习内推”“1对1服务,世界500强名企实习内推”……在多家网络平台上,这样的刺眼“商品推销”随处可见。“天价付费实习”火热背后是旺盛的需求,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在没有其他门路的情况下,只能出此下策。如此走捷径固然不值得提倡,但由此也折射出大学生“实习难”的尴尬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习难”的状况也变得日益突出。由于实习岗位偏少,不少大学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实习岗位和机会,海投了很多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有的学生虽然花钱获得了一些实习机会,要么做些帮助收发文件、打印复印等“打杂”工作,要么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实习质量令人担忧,实习的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还在于总体上而言,社会对大学生实习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支撑体系上还存在欠缺。一直以来,教育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重就业轻实习的认知偏差,由此导致对大学生实习的支撑力和保障力不够,存在较大的制度性欠缺。在解决实习的途径上有三种方式,分别是靠师长亲朋等熟人介绍、学校和学院帮助联系、自行投递简历寻找。在产教融合还有待完善的现实语境下,如果校企合作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实习方面起不到支配性作用,那么大学生“实习难”,尤其是提高实习“含金量”的困局就难以破解。
实习与就业一脉相承,参照对高校就业率的考核标准,对于高校推荐和解决学生实习,也可以考虑纳入办学考核指标,使之成为高校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习“含金量”作为高等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与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和领导班子考核挂钩。
如果按此思路做好对大学生实习的支持保障工作,有利于推动各高校重视学生实习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指导、帮助有需求的学生更好地获知实习信息。高校应为大学生实习做好规划,与有需要的企业和单位对接,指导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让广大大学生在满足实习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习“含金量”,以高质量实习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深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破解大学生“实习难”应有硬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