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火箭发射严重损坏发射台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以及飞船集成系统当地时间20日试射,但火箭升空不久后爆炸。据法新社24日报道,这次发射给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发射台造成严重损坏,修复工作预计需要数月,可能推迟后续发射计划,拖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月球任务的火箭开发进度。
天问二号预计2025年5月前后发射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天问二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初样研制阶段的工作,2023年度中期将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25年5月前后实施发射。
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4月24日下午,在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发布了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包括:极低轨道多源动力学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长期地外生存中的药物干预机理、地外天体表面电站用超小型反应堆能源技术、轨道工厂构建及运行技术、空间站脑网络长期在轨实时监测及调控技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系统健康监测及寿命评估技术、25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环境下的热承载材料技术、计算光学高维遥感突破航天光学遥感探测极限、基于核动力的载人火星快速往返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在轨飞行遥测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
4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新修改的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种子法正式实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和地方试点有序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任务圆满完成。遴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
“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卫星命名正式发布
4月24日上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宣布,计划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分别正式命名为“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鹊桥二号中继星计划于2024年发射,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公共中继星平台,将为嫦娥四号、六号、七号、八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美国知名科学家呼吁停止神化AI,实现数据尊严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视觉艺术家、计算机哲学作家及未来学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与微软新英格兰研究院的经济学家格伦·魏尔(Glen Weyl)提出了“数据尊严”概念,强调个人有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私密性,并保护其免受滥用或未经授权的访问。
风云三号G星睁开“千里眼”,全天时全天候观测
4月2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自2023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成功发射之后,其上搭载的全新升级换代的降水型微波成像仪已于4月21日成功开启对地观测任务。作为风云三号G星最重要的有效载荷之一,降水型微波成像仪被称为气象领域的“千里眼”,在轨运行后将以更加强大的配置亮相,感知风云变幻,精准服务民生。
青海西部750千伏“8”字形环网正式投运
4月23日,随着750千伏鱼卡至托素Ⅱ回输电线路完成投运工作,青海西部750千伏电网“8”字形坚强骨干网架全面建成。该输电线路的投运,将青海海西地区新能源输送能力提升20万千瓦,助力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
延缓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衰竭有“新方”
4月24日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智广教授牵头全国36家医院完成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延缓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衰竭的“新方子”。临床前研究发现,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4i)和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NOD小鼠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胰岛功能保护作用。沙格列汀属于DPP-4i,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新大脑地图揭示我们如何控制身体运动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横跨大脑顶部的薄条状组织——运动皮层,控制着身体运动。但《自然》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可能受大脑中两个不同网络的控制,而并非仅这一个。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Evan Gordon和同事希望利用现代技术更详细地研究Penfield和Boldrey的发现。他们对7个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脑部扫描,让这些人躺在扫描仪里看着一个十字符号,共扫描了12到15个小时。
新研究表明地球能量失衡加剧
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地球能量失衡继续加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热量不断积累,使海洋、陆地、冰冻圈和大气层持续升温。地球能量失衡是指太阳辐射进入地球系统的能量与离开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之差。如果进入地球系统的能量大于离开地球大气层的能量,就意味着大量热量累积在地球系统中。世界气象组织参与发起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把地球能量失衡作为一个基本指标,用来评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状况。
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出现
科学家迄今已设法让原子或分子同时身处两个位置——所谓“叠加”态,实现了“薛定谔的猫”效应。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让一个“体重”为16微克(质量为原子或分子的几十亿倍)的微小晶体处于两个振荡状态的叠加态,创建了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该研究刊发于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有望催生更大更稳健的量子比特,并用于探测引力波或暗物质等。
铁氧化物促进的有机碳埋藏能增加大气氧含量
除了光合作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中的氧气含量?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铁氧化物促进的有机碳埋藏是影响大气氧含量的一个独立因素,可以引起大气氧含量发生数量级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杂志。
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学超材料制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重庆大学合作者在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学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进展。相关成果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Editors’Highlights)的形式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方法可使植物塑料降解成肥料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通过高分子材料设计新方法,改善了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的功能性,同时,使用后的废塑料能降解成肥料再次得到利用。相关论文已发表于英国《聚合物化学》杂志上。东京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此前的研究发现,让从葡萄糖提取的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和氨发生反应,其分解产物异山梨醇和尿素的混合物可用作肥料。但是PIC本身比较脆弱,若要作为高分子材料使用需要改善其功能使其更加实用。
海南大学新检测技术将有效预警海洋核污染物
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宁和袁益辉研究团队提出利用DNA结构实现超灵敏和高选择性锶离子检测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实现海洋放射性污染物监测,助力核电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周建平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4月24日,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为奖励取得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会上特别颁发了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此外,10名航天工作者获得“钱学森杰出贡献奖”,每人奖励20万元人民币;3支团队获得“航天创新团队奖”,每个团队奖励50万元人民币;290名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生产、试验、管理一线的优秀个人获得“航天贡献奖”。
快手与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
近日,快手与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成立未来媒体智能联合实验室。此番合作,双方将打通产学研链路,开展联合研究、多应用场景探索和人才培养合作,在多模态大模型、AIGC、智能搜索与推荐、数字人等多个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
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方面获悉,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92岁消化病学家、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陈元方逝世
据北京协和医院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离休干部陈元方同志,因病于2023年4月20日去世,享年92岁。陈元方曾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7年考取燕京大学医预系,为该校理学院荣誉生及奖学金获得者。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于1948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预科结业后因肺结核休养两年,于1952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5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此后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学术头条: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