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更多 > 投稿天地

专访《我的三平方》女导演米禾禾 家长和儿童站在平等的视角

 

女导演米禾禾先前上映过两部作品:《足球爸爸》及《我的三平方》。这两部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以家长和儿童站在平等的角度为根本,进行剧情的展开,让孩子能和大人一起看,才更能让双方了解彼此,乃至站在对方的出发点看待问题,形成真正的相互理解。是颇具代表性的电影佳作。而这位导演,也一直为唤起大家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其中关爱青少年身心更是她的一大重点课题。

 

 

  米禾禾导演在喜剧电影创作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风格,通过很多细枝末节的描述,让观众逐渐被带入,被感知。在观影之后能给到观众更多思考的余地。

 

  据了解,《我的三平方》在第19届意大利伊斯基亚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奖。这是华人导演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该电影节自创办起,唯一一部入围并获得最高奖项的华人影片。电影节组委会给的颁奖词:希望和乐观的象征,以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的意志力为代表。影片在电影节举办地阿拉贡城堡放映结束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米禾禾导演对儿童题材影片的创作心路,很值得大家来探讨。所以我们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

 

 

Q:今天特别有幸对米导进行一次专访,那么米导你好,先跟我们的观众朋友问个好吧

 

导演:我是导演米禾禾。很荣幸今天可以在这里进行一场愉快的交流。

 

Q: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挺难的,听说你一直坚持创作没有放弃,如果让你对自己说点什么,你想说什么?

 

导演:都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本身是有灵魂的。而我认为,它是一种缘分,我和电影这个有趣的灵魂有着很深很浓的缘分。感谢十岁的我对电影莫名由来的强烈的喜爱,感谢二十岁的我对电影的坚定选择,感谢三十岁的我对电影的执着信念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是这么多个勇敢的禾禾让我走到了今天,让我和电影成为了好朋友。

 

 

Q:你是一名创作型导演,那么你对电影的创作有什么理解,或者有不一样的方式吗?

 

导演:我一直把电影当成一个朋友,就像我说的它是有灵魂的。我像朋友一样与它接触,了解彼此。于是它就真的有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有了自然生长的能力,人物都活起来了,按照他们自己应有的方向在顺理成章地发展。所以当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创作者,而是一个旁观者。我只是看着他们,然后把他们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

 

这听上去很搞笑,但是这是有道理的,好的电影都是鲜活的,它有着自己独到的灵魂体。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故事,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好的电影作品。

 

Q:你认为是什么开启你的电影之路呢?或者说,作为一个导演,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去体会生活的人,我的好奇心很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知道个为什么,比如窗外风吹起的一片树叶啊,门外走廊里走过的一个人啊,操场上突然传来的怪异声响啊,我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在我十二年的小学中学生涯中,这一点被历任班主任频频提及,并在期末评语上必定会写上“该生阳光开朗,乐于助人,但是上课思想不集中”(哈哈哈)。

 

感谢我的父母对孩子的特别的教育理念,这一点他们从来没想过怎么治,于是我的好奇心伴随我长大,而这一份好奇心,成就了我细腻的文字,实现了我文笔中独有的非凡的情感表达,也铺垫了我未来的电影路。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的剧本读起来会那么舒适,我的回答就是,也许是我观察生活的时间比大家长一点,所以我看到的生活细节也就多一点,而能让人引起感触的作品,就是胜在了细节上。

 

 

Q:目前上映的这两部影片,很巧,而且都是亲子类题材的影片。

 

导演:说很巧,是这确实不是我刻意设计的,但这两部影片之间,却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

 

Q:先跟我们谈谈《我的三平方》这个题材是如何诞生的?

 

几年前,我生平第一次回到我的祖籍红安,就听到了当地的一首民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民谣是用当地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演唱的,叫“善书”。它和京剧其实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它也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当时被这首民谣所唱的这个故事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被当地的特殊气质所感染。第二次再回到红安时,我了解了当地的历史,红安又称将军县,革命时期走出来二百多位将军,为了中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当时就很想写一个有关红安的传统和发展的故事。一个巧合,让我走进了秦基伟将军捐助过的山村小学,于是我决定就地住下,和基伟小学里的五位老师八个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度过了他们最后一段难忘的时光。我还去了我爷爷出生的那个村子,片中乡村的取景地就是我爷爷当年走出来的村庄,它叫张李家村,而片中善书老爷爷所说的六十多个英雄的故事,就是张李家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之上,我可以再加上一个我一直想和大家说的东西,就是信仰。

 

我在片中有一句台词:“人活着总得有个信仰,那样活着,才有意义。”我爷爷是个老将军,从黄麻起义开始,走出这个村子,到中国解放,他是一场战役没落下。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和坚持到最后的英雄们,他们都是靠着信仰坚持下来的。在今天,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都需要信仰。它能改变我们很多,让我们活得更美好。

 

 

Q:你刚刚说《足球爸爸》和《我的三平方》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导演:那时候我决定要做《我的三平方》这么一个故事,我在当地考察了数月,在那里生活,看所看的,听所听的,我去了当地几乎所有的小学初中,于是我看到了一支少年足球队,这就是足球爸爸想法产生的地方。我看着这些穿着运动服帅气又精神的小伙,让我对他们背后的家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很忙,上不完的补习课,写不完的作业,想问朋友带着孩子出来玩几天,还得问问他们的孩子有没有档期。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球员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来参加少年足球队而牺牲掉补课的时间呢?这是一份家长对孩子梦想的尊重和支持,这一点,让我觉得这些家长很伟大。我也想用喜剧来呈现这个故事,现在的孩子需要喜剧,现在的家长也需要喜剧。我更想告诉大家一种沟通方式,所以我借《足球爸爸》片中西西的嘴说了很多,又借了罗飞的嘴说了更多。

 

 

Q:有网友提出,在你的影片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当代的热议话题——“当家长”,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导演:我做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现在的家长明白,“当家长”这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与身俱来的。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家长,孩子和家长之间其实是需要沟通的,我感谢我的父母,我和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朋友的方式在相处,我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无论遇到任何事,只要天不会塌,你都可以来跟我讨论。所以当我做错了事或者遇到什么难题时,我都会尝试和父母去讨论,那么我就发现,当我真的尝试把一件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好像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可怕。

 

这个想法的产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把妈妈每天给我的一块五买早饭的钱攒下来,买了任贤齐的磁带,藏在了柜子里,后来被我妈发现了,她没有立刻责怪我,而是等到有一次周末全家郊游的路上,悄悄的告诉我,她在柜子里发现了一打磁带,我当时吓坏了,我想象的结果一定是被臭骂一顿,可是我妈妈没有骂我,妈妈说,她不是生气,而是心里感到很难过,难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买了这么多磁带,可见我少吃了多少顿早饭,这很伤身体,所以她很心疼;

 

二是如果我想买磁带我可以告诉她,我们可以一起去买,但我买磁带的事情没有告诉她,说明我对她不信任,她说“我本以为我是这个世界你最信任的人,可我却失去了这份信任,所以我很难过。”听完这些话我瞬间就充满了自责,我觉得是因为我而让妈妈伤心了,我不想让妈妈伤心,所以我以后做任何事我都会告诉她。这是我父母给予我的引导,我就变成了一个不会撒谎的人。

 

而我的父母也很愿意和我交流,小孩子上街看到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本能的伸手去要,很多家长只是告诉孩子,这个不能买,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买,于是孩子就开始又哭又闹,弄得家长很狼狈。可是我的妈妈就会坦诚的告诉我“妈妈今天没带钱。”那么我作为她的孩子,我立刻就和妈妈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不能让妈妈因为没带钱而丢人,所以我们必须赶紧走。

 

然后我就不闹了,这个问题立刻就解决了,道理很简单,就是家长把我当成一个大人在沟通,家里的事情都可以跟我商量,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所以我就认为,亲子之间,家长和孩子是需要相互沟通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成就了孩子,孩子也成就了家长,他们是共同成长起来的。

 

所以正因为我的父母给了我这样一个成长环境,让我尝到了这个方式带来的好处,我就希望可以把这个方法抛出在荧幕前,给大家看到,在各种各样的亲子模式中,有这么一种方式,可以让彼此不紧张,会让所有人都很愉快的长大。我相信每个人在片子里都能看到不同的打动到自己的点,引起不同的思考。

 

 

Q:创作电影《我的三平方》,你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价值或者内核?

 

导演:我在创作剧本之前,我到中国红安进行了数月的实地考察。在去之前我对中国农村的想象,可能和大部分在城里出生长大的年轻人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去过农村,没有真实见过农村,对农村所有的想象都来源于自己的幻想,但是我实际去了之后,我发现和我想的大不一样。以前我们都以为农村就是穷,经济条件不好,对于教育也没有更多的重视,我原本也以为农村的教学点一个个的消失,是因为师资力量不够,或者农村条件差,供不起孩子上学。

 

但当我实际走访了当地很多个教学点之后,我才发现实际情况和我们想象的有所不同。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在镇上或者县里买房,方便孩子上学;没有买房条件的家长也会尽可能努力在镇上或者县里租房子,好让孩子可以去中心小学上学,接受好的教育。

 

就算没钱在镇上租房子也没关系,孩子依然可以去中心小学上学,因为现在农村的交通很发达,路都修到了每个村的村口。政府为了方便所有的孩子上学,都配备了校车,校车每天早上分两班,能开到每个村子的村口,接上所有的孩子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第1节课上课铃响之前到达教室。并且现在小学初中九年时间的学费、书本费都是全免的,甚至有的学校还会提供免费的午餐,这就更加方便了并保证了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另外有一点我注意到,现在中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保证所有的孩子能就近上学,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到学,所以教学点是不会自动取消的。国家规定所有的新上任的老师都要先在基层教学点工作三年,这就保证了所有教学点的师资力量,而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更是强大,各门课所有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筛选教育出来的。

 

在教学设备方面,每次出了最先进的一批教学设备,总是先送往教学点,然后才是中心小学,教学点全网覆盖,WIFI互联网教学应有尽有,还有部分拿到用餐资格的教学点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国家对所有农村的教学点的扶持和重视程度都是相当大的。那么为什么中国农村的教学点依然在一个一个的消失呢?

 

当时我去到基伟小学时,他们只有六年级的八个学生和五年级的两个学生,也就是说他们有四年没有招到新生了,这一情况的产生,不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也不是教学设备的落后,而是生源大批量的转移到了镇上或县里的中心小学去了。教学点在高年级学生毕业后且没有新生入学时,也就是说教学点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才会自动被取消。

 

那么就我实地考察走访看到的所有的情况,我心里的理解是:这些教学点的消亡是必然的,它们就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这个大趋势下的必然消亡品,是乡村振兴政策和中国发展的结果。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引导下,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孩子从小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些情况确实是在我去到农村之前并没有想到的,所以我设置的马达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城里来的年轻人,我让他作为观众的视角,带领大家走进现在的中国农村,看到真实的现在的中国农村所处的现状,那么自然就会产生对现在的农村所不一样的看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马达和别人心里固有的想法会有所不同。

 

聊到戏剧创作,固有的创作通常是一个外人刚来到这个地方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得想走,然后发生一些戏剧矛盾冲突之后,他要想尽一切办法的留下。而我的马达恰恰相反,他是先想留下,然后,“想走”。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也是一个守信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一根筋的人,他答应的事情答应了就要做到,所以他一开始的留下,他的固执都产生于此,他是想为了孩子好,他觉得孩子不能没有老师啊。而他后来“想走”也是为了孩子。

 

其实马达和村长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而究竟对孩子最好的是什么呢?马达也是到了后来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也明白了村长为了孩子好的初衷。

 

 

Q:有人在影片评论里我也看到,有人质疑你的片中孩子说话的方式太成人化。你怎么看?

 

这一点恰恰是我认为正确的地方。这么多年下来,儿童电影的套路始终没变,一直都是大人教育小孩,说教式的表达方式。这一点我是反对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就这个问题研究过,我真的是仔细研究分析过了,说教式的表达方式孩子其实是不接受的。

 

我认为现在的儿童电影应该和过去的儿童电影有所区别,因为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已经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所接收到的事物和信息都不同了,之前网上很火的一段视频,一个七岁小女孩被妈妈责怪之后对妈妈说“我爱你的时间比你爱我的时间更久,因为你是从25岁才开始爱我,而我从一出生就爱你了。你还能再爱我六七十年,可我会爱你一辈子”。

 

这个话很有深度了,里面已经附函了哲学的意义在里面了,而这是从一个七岁的小孩嘴里说出来的。说明现在的孩子已经变了,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幼稚,我们儿童电影也应该根据现状做些改变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个做此改变的人,因为我仍然看见大量的站在大人的角度在写的儿童电影,而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写的儿童电影。可是儿童电影,恰恰就是给儿童看的,他们才是我们的受众主体。你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拍,才能真正满足你的这个受众人群。

 

孩子是不会觉得自己幼稚的,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他都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了,甚至比大人还看得明白。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这才是孩子的想法,当然他自己并不认为他是在模仿,他说真的觉得自己很懂。

 

所以你写一堆作为大人想象出来的小孩可能说出的幼稚的台词,他看了会觉得你很幼稚,因为他觉得他不会这么说话。永远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思维。之前我们的好多场路演,现场的观众有很多都是孩子,当他们看完影片,对于片中的小孩的行为和表达,都非常的认可,因为在他们眼里,“有时大人就是比较幼稚,所以我们要对大人宽容一点”。

 

我在我的小区里有很多五六岁的朋友,我经常和他们在楼下玩耍闲聊,我就发现,他们和我在一起说话时,都会尽量多的用我的语言来和我交谈,他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和我在一起玩,也是因为我就是用正常的语言在和他们交谈,我不会说你有没有“吃饭饭”啊?今天有没有“睡觉觉”啊这样。所以这才是孩子想要的,也就是我们的受众想要的。

 

孩子想要的是一种平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你是个万事通什么都懂,然后把他变成一个小傻子。他想要你听他说,而不是你一直在说。所谓精准的电影,就是受众定位精准,那么我们更应该以孩子的思维来做给他们看的影片,才是正确的。

 

 

Q:好的,那先预祝您的新剧制作顺利,收视长虹。最后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寄语吗,分享一下。

 

导演:目前已经上映的两部片子都有不成熟和遗憾的地方,这也是我的成长,我会一直努力。我希望我能在我穷其奋斗的岁月里,通过我的作品,能影响到哪怕是一小部分人,那么这个世界就能变得更好,我就很满足。也期待新作《司法所的故事》早日和大家见面,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专访《我的三平方》女导演米禾禾 家长和儿童站在平等的视角

分享到:更多 ()
来源:Mtime时光网 编辑:迪通拿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