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更多 > 看图说文

三小时“马拉松式”演出 扬·沃格勒呈现全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3月12日晚,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顿音乐节总监、莫里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扬·沃格勒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观众呈现了巴洛克音乐巨匠巴赫的全套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这是疫情以来,国外艺术家走入中国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大剧院积极打开文化艺术“请进来”的大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展现。

  整场音乐会长达三小时,被业界誉为“马拉松”式音乐会。对全套组曲的演绎,不仅展现着演奏家卓越的琴技与非凡的气魄,对于观众而言,更是一场极为难得的音乐盛宴。当最后一个音符顺着弓弦从大提琴音箱中缓缓吐出,消散在音乐厅的穹顶下,全场观众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大提琴演奏家,同时也献给这个因大师杰作而熠熠生辉的夜晚。

  研究巴赫作品的权威学者阿尔伯特·施韦泽曾如此形容巴赫的艺术:“他并不活在时代精神中,反倒是时代的精神活在他之中。在他身上,云集了过往前辈们以及他自己在艺术上的一切努力、欲望、创造、抱负以及过失,并最终修成正果。”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大约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一百多年后,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巴塞罗那的旧书店发现这部作品曲谱并练奏公演,使得这部作品备受瞩目,尤受大提琴家们的尊崇。这套组曲犹如一座巍峨的建筑,有着严谨精密的结构,复杂的技巧、深邃的内涵,同时又包罗万象、光辉四溢。

  当晚,扬·沃格勒演奏的是一把1707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卡斯特巴可·弗”大提琴,它与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几乎诞生于同一个时代。随着熟悉的前奏曲旋律在这把古老的大提琴上奏响,观众们仿佛随着温暖的琴声穿过广袤的时空,巴洛克时期的醇美“咏叹”在耳边缓缓流淌,在千变万化的旋律指引下,观众们跟随演奏家走进巴赫构建的宏伟音乐世界中,仔细欣赏每一寸精美的纹路与耀眼的光彩,细细体味这三百年多年前音乐大师在这件乐器上挥洒的灵感与激情。(摄影:牛小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三小时“马拉松式”演出 扬·沃格勒呈现全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刘欣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