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重回正轨,但近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澳大利亚智库声音逐渐减弱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引发了澳国内有识之士的担忧。今年4月,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主的澳大利亚重要智库“中国事务”因无法获得足够的政府资助以及受长期舆论打压而关闭。有澳媒表示,其他一些中国研究机构的命运也岌岌可危,就连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目前也面临可能失去政府长期资助的困境。有澳媒发出感慨,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澳大利亚去哪里寻找真正了解中国的专家呢?与此同时,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正在蓬勃发展,相关智库及机构有近40家,遍布中国各地。为何中澳两国研究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随着中澳关系的回暖,澳对华研究能否有明显改观?就这些话题,《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澳失去一个可提供政策建议的宝贵智库”
对澳大利亚来说,“中国还重要吗?”曾在“中国事务”智库担任助理的乔瑟琳·切日前在澳大利亚新闻评论网站“珍珠与刺激”发表评论文章,直言“中国事务”成为澳政府压制中国话题的“牺牲品”。乔瑟琳·切写道:“‘中国事务’没有了,这是个悲剧。在澳中关系的关键时刻,澳大利亚失去一个可以提供政策建议的宝贵智库。”
乔瑟琳·切在文章中介绍说,“中国事务”负责人琳达·雅各布森是一名芬兰裔澳大利亚人,曾在中国工作20余年,包括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任职,曾担任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她于2014年成立“中国事务”,该智库的资金支持来自澳政府和力拓、普华永道等企业。文章说,雅各布森曾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阐释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与中国的关系需要接触、理解、品味其中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澳大利亚对华研究会由冷转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