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弹道导弹的发展过程中,“东风”-11是个非常特殊的型号,其直接技术来源是国内在60年代立项的“东风”-61。这款编号很大的液体弹道导弹,本是用来取代最初的“东风”-2A,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固体燃料推进技术的成熟,“东风”-61半途下马。但这款原定最大射程约1000千米的装备,仍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直接促成了著名的“东风”-15弹道导弹诞生。
相比之下,“东风”-11可以算是“东风”-15的孪生兄弟,只不过偏少的发展资源,使得其射程更短、发射准备时间更长。而当1986年,“东风”-11/“东风”-15分别以M-9/11的编号,在北京亚洲防务展上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轰动,被认为是苏联“飞毛腿”导弹的有力竞争对手。
“东风”-15与“东风”-11的关系非常微妙
“东风”-11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CS-7,外贸型号为M1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的一种公路机动战术弹道导弹,同时也是新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东风”-11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服役,距今已有30年。
该导弹的射程为300千米,可携带500~800千克重的常规弹头,能够投掷高爆战斗部,也可以投掷子母弹战斗部、空气燃料战斗部,石墨战斗部等特殊类型弹头。随后,科研工作者对“东风”-11进行了改进,推出了"东风"-lIA改进型导弹,其射程进一步延伸,可投掷600千克重常规弹头,最大射程600千米,改进型“东风”-11A采用精度更高的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制导+光学末制导(原“东风”-11基本型采用惯性导航+雷达末制导),不但抗电子干扰能力更强,而且命中精度大大提升,从最早的CEP圆概率误差约500米。降低到CEP30-50米,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东风”-11采用8×8越野机动发射车,具有很强的公路机动和战场生存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老将“东风”-11,为何仍是火箭军的“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