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索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6月2日,经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现场考察后确认,由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专家组认为,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装备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试验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可以作为未来海上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重要发展路径。
进入空间计算时代:苹果发布MR头显靠手眼操控
6月5日,苹果2023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码出新宇宙”正式拉开帷幕,外界期待已久的混合现实(MR)头显首次亮相,这是苹果的第一款头显设备,也是苹果公司首次涉足该领域。这还是苹果时隔多年后发布的首个新品类产品。
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当日举行的“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包括湖泊氮磷截留效应及其内循环影响机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大气气溶胶光学组分定量遥感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研究、中国生态系统管理对“碳中和”的贡献、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协同固碳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设计与评估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及其重要环境影响、我国现代噪声治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方法与技术等。
天舟五号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再次交会对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前期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已独立在轨飞行33天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6日3时10分,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再次交会对接。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亚洲首例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完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飞教授团队近日在成都为一名喉癌术后复发的65岁男性成功实施了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这是亚洲地区开展的首例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
河北赵窑遗址发现22万平方米商代中型聚落
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年来河北商代考古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对赵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确认了商代中型聚落的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
国家自然博物馆揭牌
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
21号染色体内免疫相关基因或影响唐氏综合征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21号染色体上的干扰素受体(IFNR)基因簇的三个拷贝可能和唐氏综合征的一些性状有关。今后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理解这些机制以及它们对人类唐氏综合征的潜在适用性。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智能系统》杂志。
韦布探测到迄今最远处复杂芳香分子
根据《自然》5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5亿年形成的一个星系中,观测到了名为多环芳烃的复杂分子。这些分子的辐射在星系中分布并不均匀,而其背后的原因有待阐明。这可能是目前已知探测到的最遥远的复杂芳香分子,探测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遥远星系发生的各种过程。
微型磁控胶囊有望替代内窥镜检查
虽然可吞咽视频胶囊内窥镜已经存在多年,但由于医生无法主动控制,这种胶囊只能受重力和人体自然运动驱使而被动移动。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项首创研究,医生可远程驱动微型磁控胶囊到整个胃部,以可视化和拍摄潜在的问题区域。这一技术使用外部磁铁和手持视频游戏式操纵杆,在胃中以三维方式移动胶囊,功能更接近传统的管式内窥镜。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开放获取的在线期刊《iGIE》上。
章鱼墨水中化合物可杀癌细胞
墨西哥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章鱼墨汁中存在的一种化合物Ozopromide(OPC),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化合物可杀死人类癌症细胞,对健康细胞则毫无影响。这一成果可用于开发新的癌症疗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
阿尔金断裂形成时期有了新提法
6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戴霜教授团队联合甘肃省地质调查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侏罗纪敦煌盆地演化及其对阿尔金断裂早期历史的启示》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大地构造学》上。
寒冷气候促进灵长类动物社会化
6月2日,《科学》期刊发表的灵长类研究专辑中,一项重要成果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社会化进程。“我们以亚洲叶猴为研究模型,发现在6500多万年间,灵长类独居的夜行性祖先变为在寒冷的环境中抚育幼崽的‘一家子’,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了,还演化出重层的、多样化的社会系统。”论文通讯作者之一、西北大学教授齐晓光说。
国际团队开发3D光量子存储技术
包括韩国蔚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内的国际联合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3D光量子存储器”原创技术,在光射态纳米粒子(ANP)中发现了可控制无限反复闪烁的“纳米晶体双向光开关”现象。ANP是团队在2021年开发的物质。当时,团队在掺杂镧系金属的纳米粒子中诱导超微纳米晶体内的连锁放大反应,并由此找到了发出极端放大的光束现象和ANP。研究成果当时以《自然》封面论文形式刊发。
清华成立秀钟书院:今年招首批本科生约90人
6月5日,清华决定成立秀钟书院,该书院院长由清华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担任。秀钟书院自202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生约90人,书院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设有能源与气候变化、资源利用与循环、生态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城市与设施、绿色经济与全球治理等5个交叉方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趣,自由选择特定方向进行学习,满足相关条件即可获得相应学位。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学术头条:苹果发布首款MR头显,靠手眼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