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财经

学术头条:天舟六号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1

1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即将试运行

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主体竣工,预计6月试运行。整个望远镜阵列呈圆环形,313座小天线均匀分布在直径1公里的圆周上。

天舟六号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5月7日早上,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始进行垂直转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六号船箭组合体目前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中国科学院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启动

中国科学院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研讨会暨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启动会6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据悉,磁约束聚变能研究成为中科院首个正式启动的开放创新试点领域,旨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我国科研团队发布量子芯片测量“切换开关”

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一款微波信号矩阵设备,该设备也被形象地称为量子芯片测量“切换开关”。

美国FDA发布去中心化临床试验指南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新的去中心化临床试验(也叫分散式临床试验,DCT)指南《Decentralized Clinical Trials for Drugs,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Device》。指南表示,DCT场所并非一定限制在研究医疗中心,也可以在当地医疗保健机构等场所进行,或者也可通过远程医疗的形式,对试验参与者进行访视。

宁夏首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获批建设

8日,宁夏科技厅发布消息,该厅近日批准依托宁夏大学建设宁夏数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这是自治区首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标志着宁夏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1

上海专家绘出国内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基因变异图

5月7日,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大肠外一科徐烨教授联合精准肿瘤中心胡欣教授,成功绘制出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结直肠癌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基因组变异特征,并鉴定出其中可精准预测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基因组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基础临床转化拓宽了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胃肠病学》发表(影响因子:34)。

中国科大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香港大学同行合作,利用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实现了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

生成式AI设计出非天然蛋白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使用生成扩散来创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该系统有望使治疗蛋白的设计和测试更加高效和灵活,从而加速人类药物开发。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计算科学》杂志上。

4.62亿年前海洋生物群化石被发现

《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组保存极为良好的中奥陶世海洋动物群,可追溯至约4.62亿年前,发现于威尔士的一处采石场。伯吉斯页岩型沉积(以加拿大一处最初发现此类化石的地点命名)能保存软组织,如内部器官,对于人们理解动物演化十分重要。这类沉积物通常限制在寒武纪(5.41-4.85亿年前),少有早奥陶世(4.85-4.7亿年前)的样本存世。较晚的奥陶纪动物群没有和较早期样本直接比对,这限制了人们追踪后续生态发展的能力。、

少吃两种氨基酸就能抗癌!

在追寻攻克胶质母细胞瘤方法的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似乎对铁死亡(Ferroptosis)非常敏感,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铁离子和酯氧合酶的作用下,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谷胱甘肽可以依赖特定的生化过程从半胱氨酸生成,除此之外,甲硫氨酸也可以作为补充途径转化为半胱氨酸再生成谷胱甘肽。如果特异性地从培养基中去除两种氨基酸(CMD条件/饮食),那么肿瘤细胞铁死亡水平会迅速上升。

午睡太久,有害健康!最新研究显示,午睡时间过长或增加肥胖及高血压风险

午睡,是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中午睡觉可以帮助缓解疲惫、弥补睡眠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但是,也有不少研究揭示了长时间午睡的坏处。例如,长时间午睡和大脑衰老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每天午睡超过 60 分钟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要高出 40% 。此外,午睡还可能影响代谢过程,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斯坦福最新研究警告:别太迷信大模型涌现能力,那是度量选择的结果

大模型出现后,涌现这一术语开始流行起来,通常表述为在小规模模型中不存在,但在大规模模型中存在的能力。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对 LLM 拥有涌现能力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是人为选择度量方式的结果。

1

多个院所重组,广西或建林业大学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发布《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303号代表建议协办意见的函》,回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唐文红代表提出关于组建广西林业大学的建议。《函》中提到:我局认为组建广西林业大学的建议是可行的且十分有必要的;唐文红代表关于依托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林科院桂北分院、桂林林科所、茶科所、特色作物所等优势科研资源,重新组建成广西林业大学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个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

近日,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闭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戴彩丽教授的“冻胶分散体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方法”、蔡宝平教授的“一种海洋石油井控装备安全保障方法及系统”和“一种全电驱动的井下安全阀”3个项目荣获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

1

考古学家陈贤一逝世,曾主持商代盘龙城遗址发掘

考古学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贤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5日凌晨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陈贤一,1935年出生,广东省潮州市人,196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盘龙城考古工作站站长,湖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从1974年到1995年,他参加和主持盘龙城遗址的多次发掘,并主持撰写了《盘龙城一九六三~一九九四年考古发掘报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学术头条:天舟六号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前瞻网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