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紫米方面召开了自己的“八周年发布会”,并推出了大量新品。在这之中,一款名为“紫米20号”的充电宝更是曾轰动一时,并在两个月后的首销时,迎来了大量的竞相争购与诸多好评。
当然,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追捧是有理由的。因为“紫米20号”是业界首款具备25000mAh容量,支持200W超高总功率的充电宝。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原生支持了小米当时刚刚推出不久的120W私有快充协议,成为了整个充电宝领域首款能真正在十几分钟时间里“充满”一台手机全部电量的产品。
回溯当时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各大媒体一边对紫米20号赞誉有加,另一方面也都期望着它能引领充电宝赛道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促使更多产品加入到“百瓦级快充”的阵容中来。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紫米20号上市至今已两年多后,如今市场中总充电功率达到或超过200W的充电宝尽管越来越多,但能够真正兼容百瓦级快充的产品却似乎依旧只有它。不难发现,紫米20号没能带领充电宝行业实现“超快充兼容”的集体进步,而是仅仅成为了一个受人追捧、却又独立的“偶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明确一点的是,价格其实并非导致紫米20号难有同类产品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紫米20号迄今为止单在紫米的京东官方旗舰店里,就已经有了两万多个好评,这还不算天猫、淘宝,或其他第三方店铺。
而且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价格远高于紫米20号的充电宝产品并不鲜见,甚至有些同样也做到了“名利双收”。这表明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四五百元,甚至千元级的充电宝。
但更进一步探究哪些高价位的充电宝产品就会发现,它们普遍都不支持手机厂商的私有快充协议,而往往最多只具备“公版”的100W PD输出。而这,似乎就揭示了问题的答案。
首先,关注手机行业的朋友想必知道,目前的主流品牌普遍已将自家的私有快充协议,做到了远超100W的水平。比如Redmi旗下有210W的Note12探索版,vivo有200W的iQOO 11 Pro,欧加有240W的realme GT Neo5,努比亚有165W的红魔8 Pro+……
纵观这些“超快充”机型的充电头就不难发现,它们一方面价格比“普通”的65W、80W快充头往往要贵出几倍,另一方面在体积上更是普遍又大又厚。而且这还是在此类充电头已经塞进了不止一组GaN元器件,已尽量用“高技术力”去进行紧凑化设计的前提下,才得到的结果。
然而问题就在于,如此巨大的充电头还仅仅只是负责电能转换、输出的部分。可对于充电宝来说,它们内部的电路板除了要有负责输出电能的功能外,还要有负责给电池充电的电路,以及电池的监控、保护电路等等。
一个充电头219g,塞进充电宝、再加上高功率电池后得有多重?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如果强行将目前智能手机上最强、最高功率的“超级快充”方案塞进充电宝,仅仅是电路部分可能就要占据一大块的空间。再加上必然不能太小的柱状电池,整个充电宝的体积和重量只怕会比“紫米20号”还要再大个几圈。
要知道,紫米20号尽管是目前快充配置最强的充电宝,但重量已经超过了一斤(实测单机重量578g)的它,很可能也是最大、最重的充电宝之一(不算户外电源产品的话)。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重量,确实可能很难让消费者接受,同时也会丧失充电宝“随身携带”的意义。
其次,正如前文中所讲到的那样,这些百瓦级“超快充”普遍都是各手机厂商搞出来的“私有标准”。这个“私有”不仅仅指的是快充协议需要特别认证,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基于一些定制的充电芯片、定制的特殊线材,以及定制的专用接口才能实现。
在这个前提下,充电宝厂商就会很为难了。先不说手机厂商给不给私有超快充协议的认证授权,就算给了,相应的快充芯片、快充接口、快充线材还可能会是“互斥”。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了兼容A厂商的“级快充”,做出来的充电宝就很可能在连接B厂商的手机时,连“普通快充”都激活不了。
很显然,站在充电宝厂商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个绝对无法容忍的问题。因此与其去迎合特定厂商的“超快充”,绝大多数充电宝厂商自然也就选择了以相对兼容性更好、而且并不需要太高硬件成本的公版100W PD快充,来作为产品的输出能力上限。
什么,PD协议的最新版本已经将充电能力提高到了240W?虽然这话没毛病,可现阶段有任何一款在售的产品支持吗。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 在消费复苏中展望,共享充电宝行业2023曙光渐现
- 用不起!共享充电宝疑似又涨一波价 最贵10元/半小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手机上的快充竞争,充电宝却成为了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