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更多 > 百家星谈

手机上的隐私保护功能,为何效果却打了折扣

随着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俨然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商视为了新的“金矿”。

于是,许多APP开始内置广告追踪程序,收集用户的浏览历史、记录搜索喜好、统计电商平台购买记录,或是定位我们所处的位置,甚至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对用户进行“窥探”,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推送更多、更精确的广告,从而提升这些“转化率”、得到更多的收益。

面对这种情况,被窥探、被利用了的消费者当然是不太乐意的。而苹果、谷歌,以及更多的手机厂商也很快意识到了“限制相关应用的追踪行为”,有利于他们自己的产品营销。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严厉的用户隐私保护技术,陆续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机上。

然而这些隐私保护技术,真的显着限制了相关APP的广告追踪和隐私窥探行为吗?至少从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来看,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

近日,巴斯大学管理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APP追踪保护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有43%的手机用户“对应用追踪不了解”,部分消费者甚至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允许“追踪”可以提高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度。

为什么会这样?从这份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来看,问题的答案似乎略显讽刺。因为它很可能并非一个“技术问题”,而更像是源自消费者对于技术文本的误解。

打个简单的比方,可能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禁止一款地图软件、一个外卖软件,或是一个快递平台的“定位”权限,那么它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获取当前的位置,而变得不能正常工作。

但如果手机上提示“是否要禁止该APP的追踪行为”呢?你是否会因为无法直观地理解“追踪”(在这里指的是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这个概念,而将其与“定位”混淆,进而想当然地以为“这个应用如果被禁止追踪,它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从而错误地点击了允许、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权限和行为呢。

事实上,这也正是这份报告所发现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一个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手机操作系统在功能上并没有出任何差错,涉事的APP并未突破或破坏权限管理机制,它们甚至可能都没有故意去误导用户“禁止追踪会导致软件功能不全”。然而导致手机隐私保护失效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用户自己想当然的错误理解了“追踪”这个词,在消费电子(或者说互联网广告)行业的特定意思,从而开启了不该(或者说不需要)打开的选项。

然而能够因此去苛责消费者吗?显然不能,因为毕竟不能默认所有用户都对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就只能责怪相应厂商在“限制追踪、保护隐私”这个功能的开关上,依然说明得不够详细和易于理解,哪怕这种责怪可能显得有些吹毛求疵了。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 HarmonyOS 2迎来版本更新,隐私安全保护再加码
  • 2023 CCF青年精英大会开幕 OPPO加速构建全体系“主动隐私”方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手机上的隐私保护功能,为何效果却打了折扣

分享到:更多 ()
来源: 编辑:cxr4186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