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更多 > 百家星谈

品鉴 | 恭王府的“一碗福”

我们平时常说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按照《尚书·洪范》来解释,就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健康长寿、富贵荣华、平安健康、仁善修德、尽享天年。唐代白居易把“兴五福”上升到人生意义、生命体验、审美意蕴的层次,进一步归纳表述为“积为寿,蓄为富,舒为康宁,敷为攸好德,益为考终命”。可以说,这个吉祥的福字,含蕴着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的深层理念,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个符号化的直观展示。

人们喜爱福字,也把福字写绘或雕制在各种器物之上。古往今来的福字写法有百种以上,而300多年前,清代康熙皇帝写下的一个福字,在源远流长的福文化中别具风采、尤其着名。这个福字古朴苍劲、圆润清秀、神完气足,而且通过特殊的笔架结构,将“子、田、才、寿、福”五字合一,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五重美好心愿。这幅福字的碑刻如今藏在恭王府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内,碑身长129厘米、宽54厘米,福字长59厘米、宽33厘米,碑身正上方钤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个大字的印玺。

康熙写的这个福字一直有“天下第一福”的美称,颇为世人看重。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鸿舜和美国汉学家凯茨合写的《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园》一文就写到了福字碑:“洞穴深处,有一块精心润饰过的石块,面向南,嵌入天然墙,上面刻着一个大字‘福’,系康熙皇帝的手书,盖有皇帝的御印。康熙御笔难得一见,这与其多数子孙如乾隆皇帝等形成强烈对照,因此,这个清晰的铭刻非常珍贵。”如今,这个福字碑更作为恭王府的一个文化符号,负载着成千上万游客祈福求富的美好心愿。


恭王府福碗

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流传。除了福字碑,恭王府还有多福轩、福镜楼、蝠池、蝠殿等等各种充满福文化寓意的建筑、造型和象征元素,素有“万福园”之称。自恭王府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恭王府福文化IP不断得到深度开发,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以康熙所写福字为元素开发的各类文创产品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近期,由恭王府博物馆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合作推出的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福碗,更将美好寓意凝结在“一碗幸福”之中,给福文化带来新的时代记忆和美学体验,也给现代人提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全新视角。

这只用来“吃福”的福碗向游客传递着美好祝福,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福碗选用的是明正德年间流传而来的“正德碗”器型,口沿外撇,腹底宽深,碗身釉色融合恭王府的色彩美学风格,碗身的纹样采用了传统的蝙蝠纹、如意纹、缠枝纹等吉祥纹样。蝙蝠纹的图案借鉴了恭王府后罩楼的四十四扇什锦花窗中那扇特别的“福庆余”,这扇花窗由倒挂的蝙蝠、磬状的窗格和一对鲶鱼组成,寓意“福庆有余,年年有余”。如意纹又名如意云纹、如意云头纹,以如意头、灵芝为造型来源,用来借喻“称心”“如意”等好口彩。缠枝纹又名万寿藤,以提炼变化的藤蔓卷草图案构成,结构上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用来暗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碗内印有康熙题写的“天下第一福”,碗底印有恭王府博物馆官方落款。一碗在手,捧起的是满满的福气,是朴素真挚的幸福祝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福文化包含着多层而厚重的理解维度。比如,虽然俗话说“吃亏是福”,可就普通人对幸福的渴望和向往而言,人们更愿意的肯定不是“吃亏”,而是捧起福碗来“吃福”啊……

恭王府的福碗是福文化IP化开发实践的一次创意表达,也是福文化生活化、日常化、群众化的一次美好尝试。我们研究福文化、探讨福文化,并不是为了把它放进保温箱里恒湿恒温地储藏起来,而是要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是为了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创意设计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当下生活,转化为新的文化流行形式,才是真正“活”起来啊!

福字是一个形声字,从示,畐声,声符同时兼表字义。福字右半边的“畐”,是“腹”字的象形初文,上半部分“一口”象征人首,下半部分“田”象征人的腹部。“腹”中的“十”字图案暗喻“充满”,通俗来说其实就是“吃饱肚子”的意思。说多少漂亮的空洞许诺,都不如踏踏实实端在手中的一碗饭更有幸福感……端起福碗,我确实感慨万千。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11月28日8版)



责编:勾晓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品鉴 | 恭王府的“一碗福”

分享到:更多 ()
来源: 编辑:吉熟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