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自2017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州委州政府凭借前瞻性的科学规划与高效的执行力,不仅成功激发了古老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崭新生命力与蓬勃活力,还为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场以藏文化保护为核心,巧妙融合生态智慧与创新策略的宏伟实践中,玉树正以扎实的行动,向世界展示着一幅生动的藏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绚丽图景。
规划+制度科学布局未来
“这份详实的规划,是我们玉树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明确了工作方向。”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指着《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感慨地说。
据介绍,该规划被精心划分为近期(2018-2020年)、中期(2021-2025年)和远期(2026-2032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与任务,涉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10大板块122个小项,分别从机制、政策、资金、人才、考核等多方面,绘就了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宏伟蓝图。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充分考虑区域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同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积极吸纳公众声音,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验区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确保这份宏伟蓝图的顺利实现,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一方面制定了总体规划的实施细则,为推动总体规划落地实施予以保障。另一方面,在实施《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基础上,还制定《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试行)》《玉树藏族自治州石刻文化保护管理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管理办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点评定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不仅将非遗建设全面纳入了法治化管理体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规范的工作框架。”实验区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它们确保了每一项政策都能得到有效执行,每一项资金都能用到实处,每一位传承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支持。正是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迈向未来,为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我们的力量。”
资金+人才筑牢保护基石
在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程中,资金无疑是推动各项保护措施落地的关键要素。为了充分保障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筹措策略,为文化生态保护筑牢了坚实的资金基石。
一方面,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为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玉树藏族自治州也逐年增加州级和县级财政对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投入,形成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在资金的使用上,玉树州始终秉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估,玉树藏族自治州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这不仅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与有效使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对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人,而高素质的文化生态保护人才队伍则是确保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保障。为培养一支能够肩负起文化传承重任的队伍,玉树藏族自治州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举措。
“近年来,我州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并积极组织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及州、县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四级名录及新发现资源档案596个、传承人及新发现传承人档案730个,诸多非遗项目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玉树藏族自治州还组织制定相应传承计划,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传习活动等方式,大力培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传习者,把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推向深入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各类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传播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度与参与度,为传承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玉树藏族服饰、泥塑、金属锻造、嘛呢石刻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带徒传艺6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共10批800余人次。
“过去,我们担心非遗项目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但现在有了政府和社会的全力支持,我会尽自己所能,努力去学习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满怀激情地表示。
数字档案+深度融合 展现文化新貌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了全面留住藏文化的记忆与根脉,玉树藏族自治州不仅实施了“青海文化记忆工程”记录项目,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以数字技术为翼,让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得以永续传承。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一个香达藏纸、玉树卓舞、仲达伊舞等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的“家”。玉树藏族自治州通过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电子数据库工程,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每一项非遗项目都建立了详尽的数字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还涵盖了传承人的口述史、表演视频、图片资料等,为后世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来。”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存档不仅解决了传统档案易损、难保存的问题,还使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广泛。”
“青海文化记忆工程”记录项目的实施,更是为玉树州的非遗保护注入了新的动力。囊谦卓根玛、玉树民歌、锅哇(玉树武士舞)等一项项充满魅力的非遗项目,在摄像机的记录下,被转化为了生动的数字影像,这些数字影像不仅保留了项目的原始风貌,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了艺术加工,让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非遗文化太神奇了,我希望通过镜头记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参与记录项目的摄影师说。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深知,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因此,该州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非遗文化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非遗保护工作,推动非遗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和谐共生。”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
创新引领未来,实践铸就辉煌。在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正以创新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创新引领 玉树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活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