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南京,绿荫环绕,处处花香。5月24日,“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今年首秀——江苏专场在南京圆满闭幕。
会议由南京医院协会秘书长李玉海和《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共同主持,南京市中医院院长虞鹤鸣为大会致辞,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江志伟,江阴市中医院副院长花海兵,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院长黄爱军,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副院长韩朝永,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蒋华,扬州市中医院戴小军教授分享了他们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分院区建设以及医共体建设方面的经验实践与思考,40余位江苏省内中医院管理者现场。
本次会议由《医师报》社、南京医院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市中医院承办,康弘药业支持,会议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进行直播,同时还在微博卫生健康、新浪新闻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全国约40万医院管理者进行了观看讨论。
嘉宾致辞
南京中医院院长虞鹤鸣
中医药发展迎来最好机遇
虞鹤鸣院长首先对于论坛品牌传递到江苏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10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并在任务中要求做强龙头中医院,做优骨干中医院,所以此次论坛召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希望将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模式”展现给全国医院管理者,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他说,南京市中医院即将迎来90岁生日,以前受院区面积制约,搬到新院区后,即使受三年疫情影响,业务收入不降反升,优质患者不断增多,这正是中医院发展美好前景的写照,相信各级中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特色、传承创新、管理水平都将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
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师报》是一份只有17年的年轻报纸,一直重视融媒体发展,截止目前,《医师报》直播中心已经完成1300多场直播。张艳萍女士说,《医师报》也开设有中医药相关专栏,像陈可冀院士牵头的“中西医结合专栏”,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中医药专栏”等,还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药学会等进行过不少深度合作。2022年,“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已成功在北京、山东、湖北举办了3场,有27位行业领导以及中医院的管理专家们,吸引了线上线下共120多万医院的管理者和相关医务人员对此事的关注,成为中医院管理领域的头部论坛。
她表示,江苏专场就是学习和分享中医药发展的“江苏模式”,期待可以把这样的活动传播得很远,也期待借助江苏中医院各位专家的管理智慧,大家协同,共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旨报告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一方百姓,培养一支队伍,探索一种模式,创造一个品牌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2021年刚刚建成,2022年门诊量已达51万人次,2023年日均门诊量约3000人次;DSA手术、内镜手术全面展开,三大急诊中心及产科、儿科等危急重症科室也运行成熟;紫东院区获批国家中医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全省唯一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也在申报当中……
江志伟教授在会上介绍了紫东院区的实践经验及思考,他说,打造紫东院区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服务一方百姓,培养一支队伍,探索一种模式,创造一个品牌。这也是响应国家部署,实现优秀医疗资源扩容和合理布局的重大实践。
医院领导班子把握机遇与优势,直面挑战与弱项,坚持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的治院理念:“中医是龙头,西医是拳头,中西医结合是巨头”,遵循“名医坐堂,道地药材,精准调配,科学煎煮”的办院方针,重视道地药材的种植及使用,打造“自己家种的中药材”的口碑。
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江志伟教授表示,首先必须牢牢掌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他说,新院区面临着同质化、绩效、管理等很多问题等,需要具有短期和长期,中医和西医以及本部和总部如何协调发展的系统化思维。他认为,不能盲目固守中医传统,“现代中医院一定要拥抱新科技,拥抱西医,不跟现代技术拥抱一定是落后的。”
紫东院区制定了“顶天立地”的战略定位,即:“赢在未来”的绩效考核,“同一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师出一门”的同质化服务,“纵横交织”的网格化运营,以大专科新综合的发展模式,与总院区错位发展,打造一院三中心,建设能托底及闭环的救治网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江志伟教授强调,分院区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同质化,而且一定是“总院先做强,分院再做大”。中医院对门诊一定要关注,紫东院区门诊部提倡“专家服务患者,门诊部服务好专家”的宗旨理念,让名师满意,让医护人员满意。最后,人才队伍的“厚度”决定了分院发展的高度,多维度、动态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也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他最后表示,未来紫东院区要在党的领导和文化引领下,紧抓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建设机遇,加速中西医结合康复外科与集成创新,努力打造为一流的高质量分院区。
江阴中医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巧用4个方法,提高4个度
江阴市是中医之乡,创建于1954年的江阴中医院是全国首批示范中医院、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分院,如何将县域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花海兵教授就医院医共体建设做了介绍。
花海兵教授表示,江阴市中医院做医共体基于基层难点和痛点,围绕着全方位夯实五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多层次探索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立体式构建中医药服务供给格局。
医疗集团全方位吸纳多类别医疗机构22家单位,包含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以及卫生室、护理院以及门诊部,打造以中医药为龙头的县域中医专科医院矩阵。
为了多渠道合作提供医共体建设动能,他们采用全面托管、院府合作、技术协作三种形式,同时以项目化管理保障医共体建设效能,目前归类了4大类22项,在中西医联合病房、专科联盟、名中医工作室,适宜技术推广以及治未病、共享中药房等、五大中心救治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拓展。
通过引进推广慢病管理系统,他们搭建起了全科加专科的慢病分级管理体系。他们运营的大肠癌筛查微信群已经发展到18个、8000多名患者,由专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管理。目前完成了五位一体的样本库建设,由此也打开了跟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
此外,江阴市中医院很早就创新性地开设了共享中药房,纵向搭建中药服务共享平台。1个中药房为10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药服务,被新闻媒体称为中医治未病的“江阴模式”。在横向拓宽疾病协同救治体系方面,他们也完善了县域内多中心的疾病协同救治体系。
花海兵教授用“巧用4个方法,提高4个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即:服务能力做加法,提高患者认可度;就医流程做减法,提高患者满意度;党建引领做乘法,提高医共体信赖度;高效运行做除法,提高医共体参与度。医疗集团统一调配、招录人才,并针对全集团所有职工开放技能培训中心,实现同质化管理。集团中有影响力的中医专家都可以到江阴中医院的平台上展示风采,坐诊开展医疗活动。
通过以上实践,江阴市中医院成功迈入三甲行列,入围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在国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省排名第十位。他们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医联体慢病管理体系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的三等奖,关于共享中药房制定的“江苏标准”不久也将面世。
花海兵教授表示,在医共体建设中,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反馈。令人高兴的是,在整个无锡地区,医共体内群众的满意度全部得到了有效提升。圆桌讨论
新国考下中医院发展模式的思考
新国考下基层中医院如何走出一条更优的发展道路,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黄爱军院长,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韩朝勇副院长,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蒋华副院长以及扬州市中医院戴小军教授参与了这个环节的讨论,贡献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秦淮区中医院院长黄爱军:发挥优势 补足短板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地处繁华地区,周围医院众多,强手如林。作为这样一家区级中医院的带头人,黄爱军院长坦言,医院压力很大。
如何与社区联动,区级中医院的未来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秦淮区中医院的做法是,继续做大做强妇科、针灸科和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另外扩大门诊中医治疗室的规模,通过好的治疗效果获得群众的认可,以上山采药、经方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升全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国考暴露出的不足,他表示,今后医院将在西医方面补足短板和弱项,全面提升中医院的服务能力,造福一方百姓。
浦口区中医院副院长韩朝永:启动“优才计划” 培育中医土壤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区级中医院,他们以儿科、骨伤科、脑病科、肛肠科、脾胃科等五大优势学科作为重点优势学科,并加大人才培养,遴选出20名中医骨干人才加入“优才计划”进行针对性培养,充实门诊力量。同时引进高层次西医人才,将西医做大做强,兜底中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培育浦口区的中医土壤是浦口区中医院着力开展的一项工作。为了营造中医氛围,将浦口区打造为中医特色示范区,他们在每个社区站点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培训,大家对中医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他们要求专病、专药、专剂、专用设备、专人等“五专”,并专门针对西药治疗效果不好、但还不需要手术的一部分病种的患者成立了中医病房,以疾病为中心开展中医诊疗,发挥了中医优势,也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蒋华: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
蒋华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体会。首先,他认为现在最缺乏的是中西医结合人才,所以医院近两年对于人才的培养投入非常大,按照国考指标,结合人事晋升加以培训考核,培养他们的中医思维。除了培养中医以外,今年外科学院落户紫东院区,对于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展开一系列培训,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
第二,中医院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对专病模式和病种结构进行调整,逐步从临床诊疗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调整,从住院患者扩展到整个患者的连续照护,涵盖防治康整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粉丝,也是对于中医文化的一种培养。受国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他们也在逐步调整门诊收入占比,打造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技介入化诊、诊疗的一体化的新模式。
第三,蒋华教授认为,在数据信息化管理方面,中医院与西医院还有不小的差距,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会用大数据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用于中医病种管理,包括作为危重疾病的预警手段,中医院尤其需要重视。
第四,他认为,当医院单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定要注重优质资源的下沉,提前布局,这样才能打造好自己医院的品牌,做到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扬州市中医院戴小军教授:多措并举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
戴小军教授认为,要处理好选中医与MDT的关系。他说,要打破老百姓对中医的固有认识,在临床上不断教育医务人员和患者,能用中医解决的问题,尽量用中医,如果中医解决不了,还是要通过多学科西医科室的参与,以为患者解除疾患为最终目的。
此外,他十分认同急诊能力建设以及急危重症的托底问题。“为什么中医院以前中医院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急危重症处理能力跟不上。”在积极进行三大急救中心建设的同时,扬州市中医院主动参与慢病管理,并将项目纳入今年扬州市的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未来扬州市的慢病管理工作一定会呈现崭新的面貌。
另外,扬州市中医院还通过医联体建设,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参与军检,培养中医文化,打造医院知名度。他们还组建了市级中医专科联盟,推动了扬州市中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综合中国南区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懿
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做好做实支持工作
据杨懿介绍,康弘药业联合《医师报》社举行“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初衷,就是希望围绕国家大政方针,邀请全国中医院大咖院管专家共同探索新“国考”下中医院发展模式,协力为未来医院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医卫一体化整体进阶提供更多有益经验,为全国中医院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模板,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除了助力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康弘药业作为民族医药企业,快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医疗领域不断深根细作,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其基于旗下舒肝解郁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和渴络欣胶囊等中成药为核心,联合权威专家和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顶层循证规划设计,积极助力一系列高质量临床研究,不断完善中成药循证证据。
舒肝解郁胶囊已完成多项与氟西汀头对头对照、与文拉法辛联用等队列研究、是少数具备与小分子药物头对头研究数据的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高质量多中心RCT研究获国际权威期刊Circulation子刊发表,是唯一被纳入中欧大型国际性研究的降压中成药……
未来康弘药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坚克难,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全国医疗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方案。同时也将继续与《医师报》社一起,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助力全国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实服务和支持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江苏场)在南京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