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中国讯 近日,音乐剧《金沙》以成都“金沙遗址”所代表的神秘古蜀文明为创作蓝本,汇集国内顶尖创作精英诚意打造而成,该剧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次巡演,将古蜀文明的神秘魅力传播至世界各地,引起巨大轰动。
18年后,《金沙》“焕新”出发。影视音乐剧《金沙》在保留了原来音乐剧“金”和“沙”穿越古今的爱情故事基础上,加入了实景拍摄、虚拟场景制作等影视化手段,用贴近当下观众审美的表达,让“金沙”这一成都独有的IP与时代同频共振。
据悉,影视音乐剧《金沙》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出品,成都广播影视集团和成都金沙太阳神鸟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执行。出品方表示,希望通过该剧的播出,让世界再次听见金沙,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设,让世界文化名城彰显新魅力。
致敬经典 保留原作精华
2005年,由国内多位顶尖制作人打造的音乐剧《金沙》一经亮相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该剧以成都“金沙遗址”所代表的丰厚古蜀文明为基础,音乐剧《金沙》也成为国内首部原创音乐剧,掀起了中国音乐剧的原创热潮。
18年后,影视音乐剧《金沙》上线播出,新版和原作到底有什么不同?影视音乐剧《金沙》总导演颜蕾介绍,国内几乎没有音乐剧影视化的先河,这一次改编得到了音乐剧编剧关山老师的帮助,对故事进行了提炼和升华。相对音乐剧120多分钟的时长,影视音乐剧浓缩为60多分钟,保留了原作的故事内核,以“金”和“沙”穿越千年的爱恋为主。
此外,影视音乐剧《金沙》保留了原版经典音乐,如《重见天日》《总有一天》《当时》《飞鸟和鱼》等。在颜蕾看来,音乐是《金沙》的灵魂之一。对于看过音乐剧的观众,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一定会有熟悉的感觉;对于没有看过音乐剧的观众,这些音乐经过重新演绎,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据悉,影视音乐剧《金沙》专门回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取景拍摄,全体主创都用虔诚地心去对待每一个镜头,希望在金沙文化诞生之地,讲述好金沙故事、成都故事。导演组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专家组多次讨论,用3D建模设计场景,以实景搭建进行舞美布场。最终,采用绿幕抠像、虚拟场景制作等扩展现实技术,让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无缝衔接,用震撼的视效还原更加精美的古蜀王国场景。
顶尖新生力量 和古老金沙对话
此次影视音乐剧《金沙》中,导演组大胆启用顶尖的新生力量,几位主演是导演组从超过两千位年轻演员中精挑细选出来,“他们都是我们中国音乐剧新生代中集颜值、唱功、实力于一体的顶尖演员。”颜蕾说。
饰演女主角“金”的张会芳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音乐剧系,曾主演过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等舞台剧作品;饰演男主角“沙”的袁帅来自四川,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演过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丑”和“花蕊夫人”的扮演者白子涵、冯钰涵同样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
回忆这次拍摄过程,张会芳的第一印象就是“哭得太多了,第一天就哭了50多次。”她还记得,第一场戏就是听着《当时》在表演,这首歌特别感人,当时心态就有些崩了,“演了一遍,然后换景,又是哭戏……就大概反反复复了一整天,都在哭。虽然感觉自己快哭不出来了,但是为了保证拍摄,强迫自己保持这个状态。”
“沙”的扮演者袁帅是乐山人,他回忆,最初到金沙遗址博物馆采风时,他就似乎以“沙”的角度在进入,看到眼前那些文物,总感觉它们在给自己传递信息,仿佛在讲述它们经历了什么、发生过什么。在袁帅看来,不管是音乐剧还是影视音乐剧,《金沙》的出发点还是讲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古蜀文化,我们从何而来,到哪里去。
出演“丑”的白子涵则笑言,自己饰演的是乌木精灵,乌木其实是金沙遗址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和“金”、“沙”是想象的角色不同,乌木是真实来自古蜀的文物,“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看到乌木时,我也在想,怎么把乌木演得活灵。从我进棚第一天开始就琢磨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中导演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饰演“花蕊夫人”的冯钰涵则坦言,作为一名还在读书的学生,如何演出“花蕊夫人”的雍容华贵和年龄感是最难的。在表演时,第一次面对镜头拍摄的冯钰涵一开始老是找不到感觉,最终在导演多次的鼓励下,才终于有了放松感,“我觉得就是阅历的问题,还需要再多练习。不过这个角色确实让我成长了很多。”
沉浸式观看 文物“活起来了”
影视音乐剧《金沙》的开篇,就是金沙遗址的考古现场,有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块乌木,这块乌木的发现,缓缓打开了考古队队长“沙”遥远的记忆。
乌木聚天地之精华,历经世道兴衰,寄托着古蜀王灵的悲欢祈愿。如同《山海经》中的迷谷树,有着指引方向的能力。这块乌木,原来是古蜀王“沙”的精灵“丑”的幻化,它化为情感的依托,牵引着考古学家穿越千年漫长而迷茫的岁月,回到从前,重拾那古老而又灿烂的文明。
伴随着“丑”的指引,“沙”在恍惚间穿越了古今:一会儿是当下的考古人员,一会儿又回到3000年前的古蜀国。我是谁?我是谁?在不断拷问中,“沙”终于看清了自己的过去:原来,他是古蜀国的王子,曾经因为救助神鸟“金”,摘下自己亲手种植的银杏叶为她疗伤。之后,“沙”成了国王,“金”成了王后。一场战争终将两人分开。“沙”战死沙场,“金”则始终相信能再次见到“沙”,哪怕耗尽自己的能量,哪怕他早已经忘记,也要尽可能唤醒他的回忆。
故事的最后,“沙”的记忆终于唤醒,“金”却已经化为太阳神鸟飞向天空。“金”的拼命追寻,哪怕变成枯叶,也毫不在意。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隐喻:考古,不仅仅为了还原历史,更深的层次上,是要从远古文明中吸取原始的力量,让渐行渐远的现代文明回返生命的本真。
如影视音乐剧《金沙》中,导演组用影视剧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沉浸式走进了古蜀文明,看到古蜀人的祭祀,“活化”的乌木、太阳神鸟、象牙等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金器到玉器,从祭祀到生活,从发掘到保护,从博物馆橱窗到田野调查,文物的DNA被解码,原本冰冷的文物“活”起来了,会“说话”了。观众也跟随故事的交替叙述,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领下,一片片拾取历史碎片。
影视+文旅 成都“种草”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影视音乐剧《金沙》的播出,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及成都,将让不少人“种草”,成为又一个鲜活的影视+文旅案例。
事实上,旅游打卡各地博物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新风尚。比如国庆期间,四川各大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收入实现增长近5倍。
不久前,同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热播,又让该片拍摄地成都数次登上热搜,成都的烟火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种草”了不少观众。
就如影视音乐剧《金沙》中展现的那样,不管是有3000年历史的神秘金沙,还是片中承担了重要作用的金黄银杏,通过剧中的叙事空间,让观众对于成都对于金沙文化有了独特且稳固的记忆点,成都的人文风貌和历史底蕴又让观众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可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让世界听见金沙 影视音乐剧《金沙》“焕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