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上映首日,王宝强新片《八角笼中》开分,豆瓣7.6的成绩相较处女作《大闹天竺》整整提升一倍。自上影节点映至今,这部口碑、票房持续走高的作品让王宝强真正实现了口碑翻盘。
同样是在上影节,导演韩延的一段发言却似乎显得与当下如火如荼的暑期档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很多创作者信誉破产了,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在王宝强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行业中似乎也有浮躁的“泡沫”,正试图吞噬电影人与观众之间的信任链接。
曾经,创作者们会在影片首映礼上迎来宝贵的第一批观众,并利用这次机会充分展现影片细节内容,分享创作的经历故事;巡回多地、马不停蹄的路演,是主创和影迷进一步沟通、互动的宝贵平台,许多票房“黑马”,都是在这一阶段迎来了口碑的首轮爆发;社交媒体舆论场,为大家搭建起输出观点的舞台,从备受业内关注的“评分”机制,到改写了影视行业玩法的短视频渠道,其“下沉”影响力更是不言而喻。
但如今,热度、营销、噱头将内容包裹进一个个外表精美包装繁复的礼物盒,观众满怀期待的打开,却时常看不到创作者的“真心”。
短视频“战场”已被花式宣传攻陷,往日被大家赞过、哭过、笑过的“离场感”自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哭的比电影里更惨,戏比演员还更多的“官方直拍”;路演还在继续,但影迷的声音,似乎比不上博主、段子手玩梗更“出圈”;首映礼上,主创们悉数亮相,但“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场下受邀而来的“圈内好友”,仿佛“xx说电影好看”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新媒体时代,这些帮助电影更加扩大声量的营销、发行方法并没有错,只是它们理应作为好电影加分项,而不是成为烂片的“保护色”。
眼下,更多的创作者逐渐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曾有一位青年导演现场自嘲,每次参加首映自己都会“用客气的语言褒奖别人的电影”,而这种“恶习”常常让创作者“很受用”;韩延也在解读“信誉破产”破产时直言,过去使用的宣传手段、营销花招,是将第一拨观众‘骗’进来,这也导致他们看完电影很失望、很气愤,这种事做太多次之后,观众便不再信任创作者,“我们不应该责怪观众的成长、谨慎、挑剔,而是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创作上放松了自我。”
让创作者回归创作本身。王宝强从“信用破产”到“口碑翻盘”这条路走得艰难,但也证明这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以真诚的创作对待观众,永远重要,永远不晚。比起浅表的“虚假繁荣”,真正下沉到市场中收获的反馈、挑剔、讨论才是最真实、最能托举起一部作品的力量。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信用破产”到“口碑翻盘”,王宝强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