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日本汉方药巨头津村制药2.5亿元收购陕西老字号紫光辰济引发热议。再加上津村去年3月收购385年老字号“叶开泰”,2021年4月,12亿元收购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成了日本药企的摇钱树。
放眼国内中医药产业,近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383.61万吨后,2018-2019年中成药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产量下降至231.90万吨。2021年中成药产量恢复增长至249.95万吨,但2022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227.70万吨,同比下降3.40%。
国家频频提及全方面振兴中医药,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中医药的振兴提出具体规划。
在政策利好下,振兴中医药不再是一句空话,而以中医药产业为经济支柱的传统“四大药都”也有了底气,推动中医药焕发新活力,敲开海外大门,获得国际认可。
四大药都,亳州逆袭
我国因药而闻名的城市很多,尤其是传统 “四大药都”最为出名,分别是“千年药都”江西樟树、“中华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华夏药都”河南禹州。
从历史传承来看,“四大药都”个个名声响亮,底蕴丰厚。江西樟树号称“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名人有道家张道陵、“小仙翁”葛洪,唐宋时已然兴盛。
河南禹州则是“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宣称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在此行医采药、著书立说,明朝时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
河北安国古称祁州,有着“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美誉,以中药材加工技艺见长,“祁州四绝”名扬天下。安徽亳州打出“华佗故乡”旗号,清末时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成为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
如果按照历史影响力、曾经的经营规模,大概应是安国第一,樟树第二,禹州、亳州紧随其后,但发展至如今,无论是GDP还是产业规模,亳州逆袭成第一。
从GDP来看,亳州在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2101.5亿元,经济实力位居“四大药都”之首,其次是禹州(926亿元),樟树(536.95亿元),安国最弱,GDP仅128亿元。
其中差别与城市行政等级、面积不无关系,亳州是地级市,面积8500多平方千米,近500万的常住人口,而禹州、樟树、安国均为县级市,其中安国面积最小,不到500平方千米,只有禹州、樟树的三分之一。
从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来看,亳州实力最强,禹州道地药材多,樟树品种多,安国中药加工技术强。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高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药典》上冠以“亳”字的道地药材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4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
禹州拥有36种传统道地药材,其中《药典》有记载的本地道地药材11种,禹白芷等6种药材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禹州全市药材种植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值达到5.5亿元。
樟树中药材面积达到50.022万亩,拥有1个万亩基地、40个千亩基地、178个百亩基地,包括“三子一壳”、蔓荆子、苦参、太子参、知母、粉防己、瓜蒌、金银花等800多个中药材品种。
安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5万亩,常年种植中药材30多种,道地药材“八大祁药”中祁紫菀、祁山药、祁菊花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安国中药材”获评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
从中医药产业链来看,亳州初步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拥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0多家,北京同仁堂、和记黄埔、白云山制药、江中制药等全国药业100强中一半以上企业来亳投资。
不过,亳州中医药产业最赚钱的部分在流通环节。2022年,亳州市中医药产业规模1664.1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42.6亿元,医药工业产值356.5亿元,中医药流通贸易额1265亿元。
禹州形成了从种植、加工、生产到仓储物流、交易、健康养生等较完整产业链,拥有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公司300余家,规划有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已入驻华夏药材、润弘本草等企业20家,引进煜盛科技、盛世联邦等企业14家。
樟树已形成完整的药材产业链,医药种植、生产、流通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81亿元,并且培育出仁和集团、五洲医药、江西国光医药、江西广业医药等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优秀药企。
安国的中医药产业集中在育种、种植、生产等环节,其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14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28家。
千年药都转型,现代化、智能化、多元化
“四大药都”辉煌的背后,难掩中医药产业固有弊病。
亳州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但其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已跟不上药材流通的发展,康美药业数据显示,亳州中药城市场整个市场日上市中药材2800余种,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品种来自于亳州本地。
当地药材种植仍是散户居多,有多年相关从业人员表示,“没有大型的种植基地挂钩、药厂挂钩,缺少集中性和集约型发展”。
禹州、樟树同样存在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现代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安国的中医药产业以饮片加工为主,规模小、产值低,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亳州提出,2023年全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积极打造全球中药材桥头堡,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制造集群化、业态多元化,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产业,促进生产领域向“药、食、健”高端化延伸,中药材种植面积124万亩,实现中医药产业规模1800亿元,其中贸易总额1350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0%以上。
禹州发布《禹州市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医药健康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在建设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打造百亿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重塑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牌,促进中医药新业态健康发展。
安国提出由“药材之都”向“药品之都”转型,“一二五十”战略,聚焦“1+2+N”产业体系,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交易市场交易、中成药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点布局。
樟树从2016年提出“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累计出台20条意见等政策文件,覆盖中药材种植、医药流通、招才引智等,全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其实,从“四大药都”制定的目标来看,不约而同地想摆脱过去传统单一的药材生意,向医药健康产业升级,如何转型,基本上围绕四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的药效取决于药材品质,如药农为预防虫害、提高产量使用化学农药,农药残留污染中药材,因此,药田、育种、种植等源头环节需科学管理,形成可溯源体系。
当下,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药田也应如此。禹州提出结合道地药材品种,分区建设高标准“药田”,同时注重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择,避免品种混杂。
安国更注重育种环节,正建设国家药用植物园华北园,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推行化肥、农药减量施用,鼓励和扶持更多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种植。
其次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中医药产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千年中医药焕发新生机。
樟树提出打造“数字药都”,通过物联网设备种植中药材,引进智能化、信息化机器设备和应用管理软件,打造“云仓储+云物流”智慧物流体系,提升医药流通、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目前,已有39家医药企业基本实现销售、分拣和派送数字化、智能化。
例如,当地药企祥鑫医药,一年销售额20亿,为应对14000订单行/天的订单处理量,引入智能机器人,实现拣选效率超1800订单行/小时,存储密度较之前提升近5倍。
安国在中药材耕种管收环节机械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已实现半夏、北沙参、荆芥、知母、射干等10余种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全程机械化,未来还将在中药材初加工、炮制加工等环节推广自动化、机械化,使安国中药材发展走上数字化、智能化道路。
此外,安国已有21个种植基地纳入质量追溯体系,只要产自这些基地的中药材,均贴上二维码,扫码即可查询一系列农事操作。
中医药的长远发展既要传承,也离不开创新,近年来,“四大药都”纷纷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相关研究院或实验室,培育中医药人才,孵化具有高新技术的中医药企业,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亳州已完成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建设方案,建成投用亳州高新科创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与中国药科大学等开展合作,2022年已完成公示涉药类高新技术企业67家,近五年引进中医药类高层次人才45人,急需紧缺人才139人,发放招才引智补贴2000多万元。
禹州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河南首家中医药第三方检测中心,一同落地的还有中药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中药企业,但中药领域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平台极少,禹州发力中医药检测环节,有利于全面提高禹州中药材的质量,擦亮禹州“药都”名片。
安国则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天士力共同组建“河北省中药质量研究院”,相关行动方案显示与接轨国际标准,包括未来10个进出口中药材大品种形成国际互认的标准,建立中药材国家互认体系,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此外,随着经济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 “四大药都”还注意到下游消费端潜力,拓宽中医药产业链,以中医药核心,抓住养生经济、银发经济、康养经济等消费趋势,促进中医药业态多元化。
亳州发挥花草茶产业促进会作用,推动以花草茶为主的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安国打造国家级药膳品牌,积极筹备药膳大会,实施安国药膳走出去行动,并成立安国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打造爆款药膳单品,进一步叫响“安国味道”。
禹州规划建设总面积8.9平方公里的华夏药都健康小镇,打造一个辐射中原、功能完善的健康旅游小镇。
樟树打出了“中国药都•养生福地”旅游城市名片,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游线路,如阁皂山景区“探药源”—岐黄小镇、中医药博物馆“访药史”—中国古海景区“享药趣”—三皇宫文化旅游街区“做药疗”、“品药膳”—中药材市“购药材”。
从紧抓中药材种植到拥抱数字化再到结合消费端延长产业链,“四大药都”正全力以赴重新打响城市名片,振兴中医药,指日可待!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散户成千亿市场主力,“药都”亳州如何升级转型》,第一财经
【2】《“药都”华章——樟树市“中国药都”振兴工程走笔》,江西日报
【3】《“药不经禹州不香” 千年美誉将获科学支撑》,许昌日报
【4】《河北安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医药之都》,中国网园区
【5】《全球最大的中药交易中心,一年产值1400亿》,深氪新消费
【6】《“药都”江西樟树中医药全产业链营收达1081亿元》,中国新闻网
【7】《中国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2.5亿卖给了日本巨头!这家130年的日企打的什么“算盘”?》,每日经济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四大药都,为什么干不过一家日本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