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积极借鉴国际规则和经验,围绕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人民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暖与潜力释放。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持续推进试点助力提振消费
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伟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布局较早,就其发展进程而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初探阶段、研发设计阶段、试点发展阶段。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继续跑出加速度,加快融入百姓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试点覆盖地区持续增多。2019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年11月开始,新增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作为试点地区,形成“10+1”的试点格局,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涉及场景包括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证券及政府服务等。截至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
试点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各地普遍提出具体量化指标,优先试点对公领域应用,重视数字人民币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例如,江苏作为首个公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省份,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服务便捷高效、应用覆盖面广、生态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体系。浙江义乌出台深入推进小商品市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在全国率先落地3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小商品市场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超过100亿元、交易笔数超过100万笔。
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不仅有各级政府的推动,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平台和龙头企业的实践也不断增多,这将加速数字人民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场景中的普及。从平台方来看,支付宝支付平台已接入数字人民币,淘宝、饿了么、天猫超市、盒马等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从智能手机方看,作为支付的硬件载体,小米、vivo、华为等手机厂商已将数字人民币无电支付功能落地。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涉及财政资金的使用、金融贷款的发放、公积金的使用、跨境支付等。例如,江苏常熟已试点用数字人民币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并印发关于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的通知,对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各级国资单位人员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放。苏州推出方便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的数字人民币场景。同时,一些经营主体还参与了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测试。此外,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实时结算、可追溯、效率高、安全便捷等特性,将在零售支付、民生服务等方面加快场景拓展。
交易量不断扩大。目前,国有六大行以及招商、兴业、微众、网商银行等均是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可提供相关服务。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支持单独开通钱包快付的机构已超过100家,场景拓展已从纯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截至2022年底,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存量达到136.1亿元。
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不仅使数字人民币日益得到推广,社会认知度、接受度和美誉度也逐步提升,而且在保民生、稳增长和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数字人民币让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一方面,让支付更加简单,可实现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只需使用手机“碰一碰”终端即可完成支付,缩小了数字鸿沟,解决了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的支付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省支付费用。例如,对于工资发放,不仅可以减免手续费将数字人民币从手机APP提取到银行卡,且可以直接在支付宝和微信消费。
第二,数字人民币助力促消费、扩内需和稳增长。一些地方和平台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红包和消费券,并依托这些平台的大数据优势,数字人民币得以向特定的消费者和商户设定消费券额度和场景,有力提振了消费。同时,外贸支付更便捷。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一些市场推出数字人民币兑换机,能够支持含人民币在内的数十种主流币种兑换,且支持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诸多证件。
第三,数字人民币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数字货币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加之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定地位,有利于让每一笔交易和支付得到完整准确记录,减少了洗钱、财产隐匿、资金挪用和外逃等问题,促进资金的数字化监管。从长远角度看,不仅有利于反腐取证、案件侦查和防范金融风险,还有利于建立广覆盖、全时段、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进而加速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应用模式涵盖线上线下
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推进,形成了哪些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
黄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推进,多个地区推出具体方案,探索形成了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在提振消费、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在批发零售领域,小额高频的零售生活场景与数字人民币的零售型货币定位天然契合,是普及推广数字人民币的重要触点。在线上购物方面,京东、唯品会、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相继接入数字人民币,并以自身积累的客户优势为依托,不断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助力数字人民币普及和提振消费。以京东为例,作为首批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展工作的科技公司,其凭借强大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实现了“自营+第三方商家”全场景数字人民币支付。同时,通过发放京东购物数字人民币大礼包、满减券等,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线下购物方面,多个试点城市与银行合力打造“智慧商圈”等数字人民币线下使用场景。杭州市拱墅区与农业银行杭州分行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以数字人民币为媒介重点打造五大核心场景,共同推进大武林商圈智慧化,目前该商圈已有超2000户商家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消费生态圈。
在餐饮文旅领域,多个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以浙江宁波为例,其文化广电旅游局紧抓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和亚运会新机遇,着力打造象山半边山、奉化滕头、镇海九龙湖等数字文旅度假场景,致力于实现数字人民币购票、住宿、购物等一站式服务,加快建设智慧景区。半边山旅游度假区成为宁波首个打造数字人民币交易场景的亚运会赛事承办地,度假区内的景区交通、山地滑车、伴野露营等项目均已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成为宁波首个开通数字人民币业务的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所有商户均已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内的开心农场、精灵谷游乐场、茶园、民宿等均已实现数字人民币结算。
在医疗教育领域,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结算服务的新需求,多个试点城市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加快推动就医缴费场景建设。以广东省为例,2022年5月,该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成功落地广东首家医疗机构数字人民币医疗支付场景。在门诊就医场景,线上缴费只需在医院官微调出待付款的诊疗单,点击“数字人民币”这一选项即可完成支付。在互联网就诊缴费场景,患者完成线上问诊后,即可使用5G互联网医院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进行支付。在住院按金缴纳及结账缴费场景,患者进行住院结账时,同样只需打开数字人民币APP就可进行支付结算。此外,由于数字人民币具有支持离线支付的优点,不仅拓宽了支付渠道,而且提高了缴费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字鸿沟。
在公共服务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持续落地,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22年4月,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高速公路全场景应用在福建落地,驾车人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即可快速完成在服务区购物、加油、缴纳通行费、餐饮等交易结算。同年8月,广州市率先上线数字人民币付款码支付公交乘车费用的试点功能,乘客通过开通数字人民币银行钱包,即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码支付乘车费用。同年9月,由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攻关的数字人民币母子钱包技术在电力缴费场景创新应用,并在国网江苏电力苏州供电分公司实现全国首单落地,用户将电费资金转账至协议约定子钱包账户后,资金管理平台即可智能匹配用电户号,完成自动缴费销账,不仅简化了缴费程序,也大大方便了企业财务管理。
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数字人民币,有望在拉动居民消费、助力降本提效、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的纵深度将进一步深化细化。
构建开放和创新型数字人民币生态
如何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数字技术,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
黄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字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已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人民币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数字经济时代法定货币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立足我国国情和金融发展现状,兼容现有技术和管理体制,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人民币采取动态演进的双层架构模式,合理平衡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数字人民币体系综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融合发展混合技术架构,有助于发挥国家核心数字基础设施功能。
在机制设计上,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和“钱包与账户松耦合”原则,有效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数字钱包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媒介,对客户身份进行分类管理,满足不同用户主体在层次、类别和功能上的差异化需求。例如,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开立个人钱包,按照客户身份分类交易,并进行余额限额管理;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根据需求开立对公钱包,确定交易和限额。
在技术实现上,数字人民币兼顾实物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优势,兼有账户与价值属性,具有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安全和风险可控、智能化和可编程等显著特征。其中,兼有账户与价值属性,既是数字人民币充分利用双层技术与运营架构、依托和兼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与银行账户体系、实现价值流和资金流有机统一的充分体现,也是数字人民币匿名可控的基础条件,为资金追踪、资金自动化归集等更高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化和可编程性,为各类智能化业务和服务创新提供交易和技术支持。
当下,数字人民币逐步走向全面推广阶段。随着其技术发展不断完善,试点场景正由支付场景逐步扩展至政务服务、银行信贷、跨境结算等多元化应用场景。2022年以来,多家银行积极探索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贷款,涉及个人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制造业贷款等多个应用场景,累计授信超千万元。同时,数字人民币对提高跨境支付和结算效率也具有极大潜力。2022年9月,国有银行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正式落地。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的数字货币在该平台成功完成交易试点测试,20家商业银行为客户实现基于跨境贸易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
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其作为核心数字基础设施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此,需要从体系架构、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和政策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和创新型数字人民币生态。
第一,加强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底层技术支撑基础。遵循竞争性动态演进发展技术策略,完善和丰富数字人民币零售领域的应用平台和生态场景建设。强化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开发和应用,夯实数字人民币在清算、结算和跨境支付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零售批发均覆盖的开放、包容、安全和稳健的数字人民币生态。
第二,提升数字人民币应用平台与接口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推进数字人民币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工信等部门标准化建设的协调与衔接,扩大标准的统一性和可用性。以国家和部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鼓励和引导各类机构组织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业务发展要求,在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更高标准,推动数字人民币体系标准不断完善和进步。
第三,推动数字人民币系统技术发展和业务创新相互促进。坚持开放包容的技术发展理念,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最新成果,推动数字人民币技术和架构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数字人民币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坚实底部支撑。同时,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引导和鼓励各类机构和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形成技术发展与业务创新相互促进和协同演化的良好态势。
第四,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夯实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治和监管基础,强化对数字人民币业务、风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牢牢守住安全运营底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新闻资讯综合门户 » 数字人民币走进千家万户 持续推进试点助力提振消费